2010年12月23日 星期四

無聲勝有聲

在數學界有一些作品的發表過程已達到無聲勝有聲的境界,舉兩例給大家參考。

佛蘭克‧納爾遜‧柯爾(Frank Nelson Cole),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教授,西元1903年,在美國紐約數學學會的會議中,佛蘭克‧納爾遜‧柯爾發表一篇題名 『有關大數字的因子分解法』(On the factorisation of large numbers )的研究報告。但是 佛蘭克‧納爾遜‧柯爾站上了發表臺,卻沒有說一句話,只是用粉筆在黑板上寫了兩個算式的演算結果,一個是267-1,另一個則是193707721×761838257287,兩個算式的結果完全相同 。全場響起掌聲,獲得滿堂采。這是怎麼回事呢?
原來佛蘭克‧納爾遜‧柯爾 解決了兩百年來一直沒弄清 楚的問題,那就是 267-1 是不是質數?現在既然它等於193707721×761838257287,267-1 可以分解成兩個 非1和本身的因數,因此證明了267-1不是質數,而是合數。  
雖然佛蘭克‧納爾遜‧柯爾 只做了一個簡短的無聲的報告, 卻是花了他 3年中全部的星期天假期才得到這結論。在這簡單算式中蘊含了佛蘭克‧納爾遜‧柯爾 驚人的決心,毅力和努力, 而其影響力也不遜於任何一篇萬言報告書的。

此外,印度數學家婆什迦羅(Bhaskara,1114~1185)證明畢達哥拉斯定理(直角三角形中,兩股長為a,b,斜邊長為c,則a2+b2=c2) 的過程也是令人讚嘆驚奇,他只利用一張圖和一個字『看啊!』(BEHOLD!),證明盡在不言中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